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婴幼儿最普遍、最常用的给药给液方法之一,常采用的静脉依次为颞浅静脉、额静脉、枕静脉和耳后静脉。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药液或血液输入静脉的方法。

静脉输液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体克等病人的机制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在静脉输液的晶体溶液中,常用的葡萄糖溶液是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可供给水分和热能。

在静脉输液的晶体溶液中,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电解质,常用的是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在静脉输液的晶体溶液中,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25%~50%葡萄糖溶液。

在静脉输液的胶体溶液中,中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在静脉输液的胶体浴液中,代血浆可增加血浆渗透压及循环血量,常用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和聚维酮等溶液。

在静脉输液常用的静脉营养液用于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常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密闭式输液法的滴速为: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中,如需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宜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输完应再输入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以保护静脉。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中若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管,以免堵塞管腔。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较固定,且行径表浅,易于穿刺,可以输液,但不宜多次穿刺。

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的、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采用静脉营养疗法的病人应采用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

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中,穿刺部位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进针。

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中,用1%普鲁卡因在预定穿刺处作局部麻醉,用10m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溶液,以平头连接硅胶管,并排尽空气备用。

护土巡视病房,发现病人静脉输液的溶液不滴,挤压时感觉输液管有阻力,松手时无回血,可确定此种情况为针头阻塞,应拔针并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静脉输液时若静脉痉挛导致滴注不畅,可局部热敷、按摩,使静脉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输液微粒可因巨噬细胞增殖包围造成肉芽肿,易微粒阻塞损害的有肺、脑、肝、腎等部位。

静脉输液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

发生急性肺水肿,乙醇湿化氧气的目的是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若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大量输注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方法。

成分血有纯度高、体积小的优点,可节约血源,一血多用,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便于保存及运输。

洗涤红细胞指红细胞经0.9%氯化钠溶液三次洗涤后再加入适量0.9%氯化钠溶液而成,适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脏器移植术后病人、需反复输血的病人。

白细胞浓缩悬液是指新鲜全血经离心后所取的白膜层白细胞,适用于粒细胞缺乏合并严重感染的病人。

血小板浓缩悬液要求保存于22°C环境,24小时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病人。

普通冰冻血浆应用时先放在37°C温水中融化。

干燥血浆使用时可加适量0.9%氯化钠溶液或0.1%枸櫞酸钠溶液进行溶解。

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最适合输入的血液制品是新鲜血浆。

静脉输血前应根据医嘱抽取血标本2ml,与已填写的输血申请单一并送交血库,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

血制品从血库中取出后需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一般应在4小时内输完。

静脉直接输血是在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加数支50ml注射器,3.8%枸櫞酸钠浴液。

间接输血法的输血速度,开始宜慢,应少于20滴/分;然后观察10~15分钟,如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分,老人及儿童酌情减少。

正常库存血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为红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层界限清楚,无凝块。

若库存血中的血细胞呈暗紫色,血浆变红,血浆与血细胞的界限不清,有明显血凝块,提示血液可能溶血,不可再使用。

在输血前、后及两袋血液之间,应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为防止过敏反应,献血者在献血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可饮糖水或少量清淡饮食。

在输血后期出现过敏反应时,应遵医嘱给药,可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或给予异丙嗪、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输血中发生溶血反应后,病人应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钠溶液,使尿液碱化,增加血红蛋白的溶解度以减少结晶,防止阻塞肾小管。

出血倾向是大量输血后的反应,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块淤斑、手术伤口或切口处渗血、牙龈出血等。

患者,女,30岁。于昨日行剖宫术,术后出血较多,医嘱ml库存血静脉输入,输血后病人突然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伤口渗血增加。病人可疑发生枸櫞酸钠中毒。

输血时若发生枸櫞酸钠中毒反应,应每输入库存血超过ml时,可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静脉注射,以补充钙离子,减少低血钙的发生。

选择题

1、对胆石症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期间,发现绞痛频繁发作,逐渐加重,黄疸更显著,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而弱,腹肌紧张。此时护士应该()

A.进一步观察其病情变化

B.解痉止痛

C.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D.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

E.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D

做这类题目,需要鉴别医生扣护士的分工,所有的治疗措施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胆石症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期间,发现绞痛频繁发作,逐渐加重,黄疸更显著,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而弱,腹肌紧张,意味着患者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出现胆管炎。护士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

2、夏柯(Charcot)三联征是指()

A.腹痛、恶心,高热

B.恶心、腹胀、寒战

C.腹痛、腹胀、寒战高热

D.腹痛、黄疸、恶心

E.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E

当结石阻塞胆道继发感染引起急性胆管炎时,病人顺序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此称夏柯(CharCot)三联征。

3、赵先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第3天,护士查房时发现T管无胆汁流出,病人诉腹部胀痛。首先应()

A.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T管

B.检查T管是否受压扭曲

C.用注射器抽吸T管

D.准备T管造影

E.继续观察,暂不处理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B

T管引流如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胆红素沉淀阻塞或蛔虫堵塞,管道是否扭曲、受压。

4、患者,男,50岁,因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收住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后需放置()

A.胆囊造瘘管

B.胸腔引流管

C.T形引流管

D.空肠造瘘管

E.腹腔双套管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C

T型引流管的护理:胆道手术患者,无论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还是胆道成形或重建手术,在手术结束时,绝大多数要在胆总管内放一根T型橡皮管,引流胆汁。其作用是: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内压力,使胆管缝合口顺利愈合,避免胆瘘;T型管在胆道内起支撑作用,避免形成胆管狭窄;T型管可作为检查和治疗胆管疾病的通道。

5、患者,女性,74岁,患胆囊炎胆石症,应给予()

A.低蛋白、低盐饮食

B.高蛋白、低盐饮食

C.高脂肪、低盐饮食

D.高脂肪、低蛋白饮食

E.低脂肪、高蛋白饮食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E

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应给予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6、女性,58岁,急性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寒战高热、黄疸,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观察病人排便情况的最主要目的是()

A.判断病人对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B.判断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C.判断病人胆总管通畅情况

D.判断病人术后饮食恢复是否合适

E.及时发现病人有无胃肠道出血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C

胆道手术后注意观察黄疸程度,消退情况,观察和记录大便的颜色,检测胆红素的含量,了解胆汁是否流入十二指肠。

7、女,38岁,突发剑突下绞痛,伴寒战、高热、黄疸l天。

对该患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B超

B.X线腹部平片

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D.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A

胆道疾病首选B超检查。

8、关于T管护理叙述正确的是()

A.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高于腰部增多

B.T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C.胆总管下段阻塞时引流量

D.正常胆汁色泽为深绿,较稀薄

E.T管造影显示通畅即可拔管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C

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出口水平;引流量增多,提示下段梗阻;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2~3天,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天即可拔管。

9、患者,女,40岁,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

A.饮食、睡眠

B.腹痛、发热、黄疸

C.大便的颜色

D.引流口有无渗液

E.神志、血压和脉搏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B

拔管前先试行夹管试验,应着重观察有无胆总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表现,若有梗阻,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黄疸。

10、胆色素结石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胆汁成分改变

B.胆道感染

C.胆道梗阻

D.葡萄糖醛酸酶增加

E.胆道内蛔虫残体留存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B

胆道感染是胆红素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时胆道中的细菌释放出p-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出葡萄糖醛酸,其游离胆红素与钙盐结合发生沉淀从而形成结石。

一共10道题,你对了几道?

点击下方写留言,跟其他美护们PK一下吧。

护士笔记APP每日一练模拟考场

每日计时练习,详细解析

与其他护士PK,还不快来参加!

进入流程

↓↓↓

答题过程

↓↓↓

考试宝典——精品题库、考点精讲

在线培训课程

每天坚持刷手机,做千量题库!

点击“阅读原文”做千量题

赞赏

长按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imr.com/zzyfl/84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