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礼庆回忆起步时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位19岁的启东女孩误食装在雪碧瓶中的强碱,致使食管烧伤、异常狭窄,无法进食,40天之内从110斤瘦到70多斤

一个个第一被创造:中山内镜团队先后在国际上首创了针对黏膜下肿瘤的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全层切除手术(efr),针对食管平滑肌瘤的隧道内镜切除手术(ster)和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poem手术,这些手术名称被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的《内镜治疗学》认可,意味着以后美国人要做此类手术,必须采用由中山内镜制定的手术名称

对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来说,创新的脚步是没有止境的周平红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消化道黏膜下用内镜切除肿瘤,打破了过去内镜只能切除表层肿瘤的局限慢性胆管炎;徐美东教授首创在人体食管黏膜下打通“隧道”开展肿瘤切除,被国际内镜学权威震惊地称赞为“世界上最小的隧道”这两项新技术是“改变世界的手术”,故被荣幸地命名为了“周氏手术”和“徐氏手术”

走进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一种紧张有序的感觉油然而生走道里坐满了候诊病人,进入内镜室,20台内镜一字排开同时工作一个床位旁边,围满了一圈前来进修的医生,内镜医生一边专心致志进行内镜探查,一边为学员讲解内镜操作这个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诊治中心,日均450例内镜治疗手术,今年估计将突破10万例的内镜年诊疗量……这些数据都令国内外同行难以望其项背

37岁的钟芸诗副教授,由于在国际上首个报告了开展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最新成果,他的手术方式被世界内慢性胆管炎治疗镜外科医师年会命名为“钟氏手术”

“要让病人有尊严地活下去!”这个念头成了姚礼庆第一次尝试创新的动力他查阅了国内外资料,“为啥食道可以放支架,结肠就不可以?如果能给肠道肿瘤部位放入支架,先让粪便排空,等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后,再做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就不需要做人工肛门,两次手术一次进行!”

中山标准走向国际

于是,姚礼庆创新急性结直肠梗阻的内镜诊断和金属支架治疗,使患者避免了急诊手术和结肠造瘘之苦,成果获得2015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

医生可以做的,远不止于临床技术那么简单技术领先了,医疗器械的开发也要同步姚礼庆带领弟子们,一边钻研最先进的临床技术,一边开发国产医疗产品小到氧气面罩,大到辅助影像放置车、内镜刀,据统急性重症胆管炎护理计,内镜中心已获各类产品专利11项相较舶来品,国产化产品的价格起码降低1/3,可以让利给病人

1992年,胃镜、肠镜各自为政,机器常有闲置,病人预约麻烦中山医院院领导瞄准国际前沿,提出创新性思路:整合医院的外科、内科等优势学科,成立内镜中心,抓准微创治疗发展的契机传统上,操作胃镜、肠镜属消化内科范畴;微创治疗需要新技术,更需要扎实功底外科医生熟谙解剖知识,外科与消化内科学科整合,或可绽放精彩火花

2012年早春,第十四届德国消化内镜大会,集聚全球千余名内镜领域专家学者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周平红主任医师,作为首个被邀的中国专家,向全场作学术报告看到陌生的中国面孔,有人离场休息,有人投来好奇,掌声稀稀拉拉报告进入最关键环节——手急性重症胆管炎护理术观摩,此次演示的是poem术(内镜下肌切开治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术中,医生需要在食管表层与夹层中打开一条隧道,切开周围肌肉以除病根,手术难度系数极高几位国际专家同台切磋5分钟后,周教授以最快速度,打开食管中的隧道,同步图像传来,寂静的台下,忽地掌声四起;屏幕上,中国医生切开内括肌、再缝合,麻利手势根除了病根,活动性出血也以最快速度止住,台下再度响起掌声……当其他专家还在埋头手术时,周医生已大功告成,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滴,接受大会主席采访,“您的团队为多少名病人开展过poem术?”“1500人!”大会主席惊讶了,连连说“占世界的二分之一,太了不起了!”这时候,全场第五次响起掌声

从无人问津的小科室,到全球完成内镜手术慢性胆管炎治疗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中心回顾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团队二十年走过的路,姚礼庆感慨道,“我们先出去学人家,人家现在也来学我们我们的‘中山标准’,现在成了世界内镜学的‘金标准’,真的很自豪”

钟芸诗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后来居上,当年鲜有人问津的小科室,最终化茧成蝶,成为全球完成内镜手术治疗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中心在这里诞生了一系列在内镜下“挖隧道”“铲草皮”式切除肿瘤的方法数个手术方式命名,不再是欧美专家一统天下,而由中山医院内镜治疗团队命名

急性结直肠梗阻的病人,由于肠道肿瘤把肠道完全堵死,粪便堆积,肚胀如鼓,由于粪便长期堆积,导致毒素吸收,造成肝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此类病人往急性重症胆管炎护理往在夜间发病,情况危急,需要进行急诊手术过去临床上最多的做法是先做人造肛门,等排泄物彻底排清数月后,再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人需要两次手术可是,病人必须忍受人造肛门的痛苦,一个病人抱怨,“整天全身臭烘烘的,老伴让我拿着被子去阳台上睡,4岁的孙子也不让我抱”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周医生把先进技术带回国后,专家们齐聚学习:国产内镜头上没有刀,进口产品还没引进,手术怎么做?他们用针刀+钩刀,自制内镜刀穿孔风险大,刀深了会出血、刀浅了病灶取不干净,一遍遍动物实验反复操练不到数月,首台esd术随着薄薄的病灶被铲除而宣告成功,团队每一人都喜极而泣

在姚礼庆看来,一个医疗机构的口碑,一看工作量,二看新技术,三看服务在慢性胆管炎技术创新和工作量领先的基础上,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在服务创新上,也是独具匠心,这里开设有全上海独一无二的“四合一”24小时内镜急诊绿色通道,目标人群是“可能分分秒秒能够要人命”的四种急毛病:食道异物、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1978年出生,现任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技术部主任,博士师从姚礼庆教授2005年度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

早期诊断和治疗

两年前的一个小年夜,一个88岁的女病人被送到中山医院急诊室老人家因为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已经一周没有大便,肚大如鼓,毒素已经被吸收,来时神情恍惚收住的那家医院连发两份病危通知,却一筹莫展老人子女兄妹6人一硬化性胆管炎活多久合计,决定赶在新年假期前去中山医院搏一记当时已是凌晨零点,姚礼庆正好值班,他二话没说,边嘱家属办手续,边在门诊手术室紧急为患者放支架不多一会儿,姚礼庆完成手术推门而出,老人术后大便排出,第二天就可以吃东西了,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了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老人家进行肠癌手术,之后每年大年初一老人过生日时,都要请姚礼庆出席一家四代的祝寿宴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随着“中山标准”的不断完善,内镜中心出版国内第一本胃癌早诊早治专著,轰动国内;随着外国进修学生越来越多,又出版世界第一本《胃镜早诊早治》专著,在国际舞台占领一席之地

内镜急诊绿色通道

用最小的创伤,将肿瘤剥除的同时,保住患者的功能,这就是内镜的优势钟芸诗硬化性胆管炎感叹,“中国肿瘤缺乏早诊手段,早期发现了也没有早期治疗手段而胃癌、结肠癌、间质瘤、食管癌等消化道早期肿瘤,都可以通过内镜进行微创治疗相比于外科手术,内镜微创治疗能对肿瘤进行早诊早治的同时,保留患者的功能,治疗后对患者生活工作没有影响”

整合内外科优势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迄今为止,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已累计完成esd术超过5000余例,poem术1543余例,ster术1200余例他们已举办了65期各类内镜学习班(包括6届国际学习班)2000余名学员中,甚至有来自大名鼎鼎的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杜克大学、耶鲁大学的内镜专家国际多项内镜手术指南、规范,由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团队起草制定

上海中山医院,钟芸诗(右)和他的导师姚礼庆在内镜室

任何的创新都是从敢闯“禁急性胆管炎护理诊断区”开始的她走遍大半个中国,无人能医女孩在内镜中心经三次食管球囊扩张术后,彻底痊愈此后,这一技术应用于幽门狭窄、直肠狭窄、胆道狭窄等治疗

“内镜急诊还是中山首创,非常辛苦,很多医生都想打退堂鼓,我鼓励他们,医生就是要勇于吃苦,敢于担当”据统计,“四合一”绿色通道每年抢救急诊重症患者近千人中心所有50岁以下的医生,无一例外地参与了轮流参与值夜班目前,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团队又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做远程胃镜手术,做网络手术直播,让更多的患者因创新技术而获益

近5年,他累计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3000余例、ercp治疗3000余例,贲门失弛缓症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300例、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100余例作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为中山内镜创新团队的骨干,钟芸诗因突出的表现获得今年“银蛇奖”一等奖团队带头人姚礼庆特别看好这个勤奋的年轻人 “他特别勤奋,工作量是别人的几倍,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1999年冬天,一名身患晚期肠癌并发肠梗阻的病人来就诊,当时患者的肚子胀得像皮球,肠梗阻导致全身电解质紊乱、脏器衰竭,除夕夜家属收到病危通知单;送往内镜中心后,姚礼庆创新地置放了肠梗阻支架,大便顺利排出,老妪转危为安……姚礼庆回忆说,“支架植入病人肠道的那一瞬间,粪水喷到了我的脸上、我的头上,臭气熏天,但我却很兴奋!”

他在临床工作中创新了两项技术,包括经隧道食管肿瘤切除手术(国际首创,主要完成人)和内镜下金属夹联合尼龙绳结扎修补内镜手术后巨大消慢性胆管炎化道管壁缺损技术(国际首创),成果发表在2013年欧洲内镜杂志,奠定了内镜手术缝合技术的基础,被欧洲指南引用作为标准

走进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一个个年轻面孔映入眼帘,这个团队的18名医生、15名护士,平均年龄不到40岁在4号内镜室,钟芸诗正在操作内镜对患者的胃部肿瘤进行探查、剥除屏幕上,内镜正在一点点探查胃部内部,病灶在眼前放大得无比清晰,钟芸诗一边盯着屏幕,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内镜,轻轻将病灶一点点剥除

内镜技术日新月异,已经改变了很多传统手术的理念和方向现在,前来中山医院取经的医生已经从消化科医生,扩展到胃肠肿瘤外科医生“胃肠医生感到很紧迫,再不学习就要被内镜医师抢走饭碗了!”钟芸诗感叹道

思路有了,院领导看中了肯吃苦、愿动脑的慢性胆管炎症状外科大夫姚礼庆接手时的内镜中心,只有他一名来自外科的医生,外加一名护士和一台内镜之后,两名消化科医生加入,“违章夹层”的3间房子里,3名医生与3名护士围着一台内镜,一切都异常艰难

去年底,世界顶尖医疗机构美国梅奥诊所,破天荒选派两位内镜治疗专家,来到中山医院取经手术室里,内镜探入早期胃癌病人病灶处,细针向病灶周围注水,夹层抬了起来,小刀上阵、犹如铲草皮般,轻巧地将癌变铲光……看到如此娴熟的esd,梅奥诊所伍德沃德教授竖起大拇指,“中国专家技术了得!你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姚礼庆

1952年出生,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内镜培训基地主任,亚太地区急性胆管炎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主任,上海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大肠癌研究中心顾问2005年度银蛇奖特别荣誉奖(一等奖获得者导师)

回忆初创时的辛苦,姚礼庆说,“当初只有3间房,没想到三五年后,全院都说‘太小’,现在每天人满为患,为了减少病人候诊时间,我们将开诊时间提前一小时,早晨7点开始,经常要忙到晚上7点才结束”

从辅助诊断的小科室,发展到与外科手术相辅相成的治疗手段,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虽然起步较晚,却整合内外科优势,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身体周刊报记者朱伟辉 图

2006年,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癌(esd术)的精准有效在国际上已传播开来姚教授遴选出周平红医生,派往esd术发源地日本学习考察临行前,姚礼庆主任近乎苛刻地提出了胆管炎回来后必须做到的三个“第一”的要求:在国内第一个开展内镜治疗早癌;撰写第一篇有关内镜治疗早癌的文章;引领中国召开第一届内镜治疗早癌国际会议之后,他又追加了出第一本书和第一个拿上海市课题两个“第一”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后来居上,当年鲜有人问津的小科室,最终化茧成蝶,成为全球完成内镜手术治疗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中心在这里诞生了一系列在内镜下“挖隧道”“铲草皮”式切除肿瘤的方法——ese(黏膜下肿瘤挖除术)、ster(内镜下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数个手术方式命名,不再是欧美专家一统天下,而由中山医院内镜治疗团队命名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走向国际,关键是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机遇,领导人敢想敢闯的精神急性胆管炎护理措施”姚礼庆回忆说,“一次我们去一个医院参观,看到他们把外国人讲课做手术的照片挂在墙上,我当时心里就不服气,中国人怎么没骨气?我要让外国人到我们这里学习!”

2015年3月,钟芸诗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面积最大的结直肠肿瘤,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证这名病人是一位来自于浙江农村的老汉,因大肠肿瘤而便血,虽然肿瘤是良性,但足有15厘米,且距离肛门很近,当地外科医生都说,“肿瘤太大,开刀只有直接将肛门切除,或者随访”老汉不死心,在四个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中山医院就诊,儿子说,“父亲辛苦一辈子把四个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希望手术创伤小一些”钟芸诗被患者的真诚打动,决定冒着风险,为老汉剥除这个巨大肿瘤手术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钟芸诗通过内慢性胆管炎治疗镜,将这个15厘米的肿瘤顺利剥除,同时保住了患者的肛门,第二天老汉就能起床走路

一个小故事让姚礼庆特别感慨,前苏联援华脊柱外科专家阿尼先科,罹患食道平滑肌瘤,寝食难安他在莫斯科大学附属医院问诊,无人敢碰他的俄罗斯同行如实告知,“我给您推荐一位中国专家,他做这类手术相当在行”趁着开展学术交流的空当,中山医院的医生为阿尼先科开展肿瘤取出术不到一小时,直径超过4厘米的瘤子从食道退至口腔,最终经由口中取出阿尼先科醒来后大呼,“以前你们中国叫我们老大哥,现在在内镜治疗方面,你们无疑是我们的老大哥!”

钟芸诗说,“最早内镜只能放大三四倍,现在内镜可以放大三五十倍,能清晰看到组织的小血管,从而直接判断病灶是不是肿瘤,对胆管炎可疑的病灶在诊断的同时就能直接切除众所周知,‘癌中之王’胰腺癌由于位置隐秘,极难早期发现,现在出现一种超声内镜,可以绕过胃部,对深藏在胃部后面的胰腺全部探查,发现可疑病灶,可用细针穿刺诊断,发现早期肿瘤随后可结合冷冻射频消融术,让肿瘤局部缩小,再配合辅助治疗超声内镜还可以用于食管探查,可以帮助肺癌、食管周边的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现在还出现一种‘间谍内镜’,像针一样细,可以通过十二指肠进入胰腺,取病理用于活检,病情诊断更直观也许再过几年,就会出现‘内镜机器人’,自动清除消化道病灶,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不再是梦想”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imr.com/zzyfl/5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