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定义胆囊结石是沉积在胆囊内的结晶,患病率约为5%-25%,女性和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根据结石的组成成分,胆囊结石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结石(既有胆固醇结石又有胆色素结石)。

易感人群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内促成核因子和抑成核因子之间的平衡改变有关。促使结石形成的原因有:胆汁中胆固醇过量、胆盐水平低、胆囊运动减少、磷脂酰胆碱分子的含量减少,后者可组织胆固醇形成结晶。胆固醇结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女性、妊娠、大量服用雌激素、年龄增长、种族、遗传、肥胖、高甘油三酯水平、低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体重骤降、高能量饮食、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缺乏运动、肝硬化、克罗恩病及胆囊收缩障碍(如胃切除术后或迷走神经切除术后)。溶血、慢性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常被认为是胆色素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上述三种因素常能设法避免。

临床表现每年大约有2%-4%的胆结石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最常见症状为胆绞痛(右上腹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通常无发热。如有发热,则常提示有胆囊炎或胆管炎。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痛及进食油腻或煎炸食物后出现恶心、腹胀、大便伴泡沫和腐臭味等。胆结石的并发症有胆囊炎(每年发生率为0.3%-0.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每年发生率为0.04%-1.5%)、梗阻性黄疸(每年发生率为0.1%-0.4%)及急性胆管炎、肠梗阻等较少见的并发症。其中,急性胰腺炎和胆管炎可能成为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第一次发作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的死亡率为3%-20%,急性胆管炎的死亡率为24%。

相关检查1)超声是现今诊断胆结石的一线检查方法,即使由非影像科医生操作,其准确率也较高(灵敏度达90%,特异度达88%)。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有:胆囊壁增厚(>4mm)、胆囊肿大(长径>8cm,短径>4cm)或胆囊周围积液。2)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或CRP升高,需怀疑急性胆囊炎,

3)CT、MRI确诊。当出现上腹部疼痛并放射至背部时,应怀疑并发急性胰腺炎,再加上全腹压痛、血尿淀粉酶升高、血脂肪酶升高及影像学支持,如胰腺肿胀伴胰周渗出有助于确诊。

当出现梗阻性黄疸时(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应考虑并发胆总管结石,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如黄疸同时合并发热、寒战,应警惕胆管炎。治疗胆囊结石的治疗1、无症状的胆结石不推荐对无症状的胆结石患者采取治疗方式(不论是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还是混合结石),除非胆囊已经瓷化(因其与胆囊癌存在一定关系)。尽管这仍有争议,但出于手术干预后产生并发症的考虑,对无症状胆结石患者不建议手术。如果无症状的胆结石患者正好需要做较大的腹部手术,推荐其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是合理的。2、有症状的胆结石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对于全身状况不允许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来说,经皮胆囊造口术(在影像检查引导下将胆汁暂时性地通过导管引流至体外)可能起应急作用,一旦患者全身状况改善,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3、胆囊切除术的利弊尽管胆囊切除术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操作,几乎无严重并发症,但0.5%的患者会发生胆道损伤,包括胆道局部或完全离断,胆道损伤患者的一年死亡率显著高于无胆道损伤患者。胆囊切除术常在腹腔镜下进行,因其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康复早、疤痕小等优点。胆囊切除术后,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脂肪不耐受,因而常推荐此类患者进行低脂饮食。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术前、术中、术后)。4、手术的最佳时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间为发病后72小时以内;超过72小时则在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则加做胆囊穿刺引流。让炎症稳定至少6周以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对于并发轻度急性胰腺炎(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患者来说,尽早进行手术(而不是等待症状缓解、血化验指标恢复正常)能平均减少1天的住院时间。

柳叶飞刀的工作照

医院进修结束,徐大华教授颁发结业证和从业资格证

外三科团队早期(在老三楼手术室)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
白癜风的最初症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imr.com/zzyfl/56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