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而不凡。抗击新冠疫情,决胜脱贫攻坚,艰苦卓绝的两大“战役”铭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也记载在纸短情长的国人家书中。一封封温暖家书流淌着岁月的温度,更汇聚成一部小康社会的创造史和抗击疫情的战斗史。

今天(10月28日),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办,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馆全程协办,浙江广电集团广播城市之声承办的“决胜小康奋斗有我”系列活动之——“一封家书·浙江温度”诵读会在杭州隆重举行,从此前收集到的1万多份书信档案中挑选出了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家书,进行现场诵读和对话,讲述奔小康路上和抗疫斗争中的浙江故事,追寻奋斗足迹,感受浙江温度,凝聚奋进力量。

这当中包括:年大陈岛第一批垦荒队员写给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信;浙江援鄂医疗队队长宋柏杉的母亲写给儿子的“战疫家书”;台江民族中学第一届“陈家军”写给“时代楷模”陈立群的感恩家书;年杭州娃哈哈集团西进三峡库区扶贫考察后写给涪陵市政府的信;4次申请延期挂职的浙江援川干部王金良写给爱人的信。其中多封书信为首次曝光。

荐信人:沈涛

荐信人:何敏

荐信人:刘忠虎

荐信人:金重建

荐信人:袁逸

诵读会上,来自浙江5批援鄂医疗队的代表、对口帮扶八省九市的援助干部代表、大陈岛第一代垦荒队员祖孙两代以及“时代楷模”陈立群和他的“陈家军”同台聚首,共同讲述家书档案背后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浙江故事,展现奔小康路上的浙江温度和浙江担当。

从“白衣执甲”的逆行出征到“不忘初心”的垦荒精神,从对口援助的“扶贫楷模”到产业扶贫的“浙商担当”,这一封封或催泪、或励志、或温暖的家书,通过著名主持人沈涛、何敏、刘忠虎、袁逸和著名播音指导金重建声情并茂地现场诵读,重温峥嵘岁月的感人瞬间和珍贵记忆,诉说亲历者们决胜小康、共同奋斗的浙江精神。

家书当事人还在诵读会现场获颁收藏证,这些珍贵书信被浙江省档案馆正式入馆收藏,将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成国家记忆。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浙江援鄂医疗队队长宋柏杉的八旬母亲写给儿子的催泪家书

柏杉儿子:

妈今天想与你聊聊天。二〇二〇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是特殊的一年。举国上下不平静,国家遭殃、人民遭难,万恶的“新冠病毒”祸害人身心,害人身体、伤人性命。

儿子,你驰援武汉上前线,国难当前、匹夫有责,你应冲在前面。妈不自私,妈支持你的行动,你做的对。当时为了怕我担惊受怕,你们才不告诉我,知道这是你们的一片孝心!妈懂!我怎么会怪罪你呢?你是在做救死扶伤、用已命换他命、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事担当。

儿子:当我看到电视台采访你时,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看你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泣不成声,落下辛酸泪水。儿子,在那一刻,妈的心就要破碎,流泪看完视频。妈也能够深层地想到你在汉期间工作的艰辛与危难,肩负重担,最担心的是一百多人的身体健康。随时都有被感染疾病的风险,其次物质调配、生活安排、思想工作等等,这都是你每天面对的工作。这该有多么难啊,妈非常心疼,特别看你们那位主任的哭声、还有他的周记,妈感动得流泪。

疫情期间我每天祈求全国各地方前线医护人员平安吉祥、身心健康,早日疫情消除,恢复平静与安宁。好在你们队员技术高超,业务能力棒,防范得当,安然无恙。你也一定能把你的队员一个不少地带回去,给医院还一个完整的职工集体,也给你队员的家人们还一个圆满幸福的家庭,这就是你最大的成绩。妈点赞你,祝贺你!

儿子,你是妈的乖儿子,是妈的骄傲,是妈的荣幸,你没有给妈妈丢脸,是给妈妈长脸。儿子,你辛苦了!妈感谢你!愿你保持优良传统与美德。但是,妈不要求你当什么英雄模范,也不要求你挣大钱、发大财、买大房子、豪车。房子再大也就住那么几间,车子再好是代步跑,只要求你一生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安康,幸福吉祥,这就够了,比什么都好,你说是吧?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别嫌弃我啰嗦。这是我们第一次聊这么长的天。

最后祝儿子工作生活一切顺风顺水、源远流长。

母亲柏淑珍亲笔

二〇二〇年三月二九日

这是浙江省第二批援鄂紧急医疗队总队长、医院副院长宋柏杉在撤离武汉、到安吉隔离休养时,收到的母亲写给他的家书。

在诵读会上,提起这封信,宋柏杉满是愧疚。他说,母亲80多岁了,又刚做完手术,所以当时是瞒着她出征武汉的。母亲打来视频电话,他只能一次次摁掉,再用语音回复过去,骗母亲说自己一直在浙江。直到3月7日,武汉抗疫形势好转,医院准备休舱之际,母亲看到了即将凯旋的儿子在电视画面上流泪的镜头,再次打去视频电话,这一次宋柏杉接了,告知了实情。年3月29日,心疼又引以为傲的母亲柏淑珍给儿子写下了这封信。

浙江省第二批援鄂紧急医疗队总队长、医院副院长宋柏杉

出生在湖北、求学在武汉的宋柏杉从没想过,多年之后竟是在疫情之下以驰援者的身份回来。他率领的援鄂医医院,整建制接管两个重症病房和一个危重症病房。

回首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宋柏杉说最让他感动的还是他们接管的第1例治愈的病人出院,那天是情人节,“这对我们鼓舞士气非常重要,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高强度战斗的52天里,宋柏杉带领队员累计收治患者人,治愈人。其中第一批康复者出院时,专门拍了一个视频,让诵读会现场所有人泪目。“你们每个人的样子都是一样的,我认不出来,但至少,浙江人在我心中是有种子的,是有根的!”这就是浙江带去的温度,炽热而温馨。

在今天的诵读会现场,浙江5批援鄂医疗队代医院的医护人员代表首次同台聚首,接受鲜花和全场掌声的致敬,他们是:

浙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浙江大学医院重症护理护师董凌峰;

浙江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医院副院长宋柏杉;

浙江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医院主管护师王亦岚;

浙江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浙江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邱中泉;

浙江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医院院感防控工作负责人景继勇;

驻守浙江省收治医院——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的急诊科副主任李彤;

驻守杭州收治医院、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吴午音。

“不忘初心,垦荒精神”——

大陈岛第一批垦荒队员写给习近平的信

(节选)

尊敬的习副主席:

您好!

我们是浙江省大陈岛的老垦荒队员,年龄最小的74岁,最大的80岁。您于年8月29日来岛视察时曾接见过我们。今天,我们在大陈镇党委的组织下,集中学习四中全会《决定》和您关于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讲话精神,感到特别亲切。大家一商量,决定给您写封信,汇报大陈岛建设成就。

三年来,按照您关于“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的指示精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花大力气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大陈岛正努力朝着生态岛、能源岛、休闲岛的目标大步迈进。

50多年前,我们温台地区名青年积极响号召,组织志愿垦荒队来到大陈岛垦荒。当时,被国民党军队洗劫一空的大陈岛一片荒芜、满目疮痍,条件十分艰苦。这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城里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我们怀着坚定的信念,战天斗地,使大陈岛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十年来,我们以岛为家,看到青春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我们也倍感振奋。天安门国庆盛典已过去近一个月,我们还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与兴奋之中。我们在遥远的大陈岛,再次深深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最后,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张其元、李京州、李盛益、周银翠等25人

.10.30

这是年10月30日,25位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给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写的一封信,在信中汇报了大陈岛的建设成就。年4月27日,习近平给老垦荒队员们回了信,称赞大陈岛的发展进步,是全岛干部群众特别是老垦荒队员多年辛勤奋斗的结果。

张其元就是当年的写信人之一。

年,第一批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怀揣梦想跨江过海,踏上大陈岛,开启垦荒之路。那一年张其元年仅21岁,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把青春献给祖国。

在诵读会上,现年85岁的张其元回忆起当年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感慨万分。他说,当年登岛的那一刻傻眼了,岛上满目疮痍,他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学农牧渔业生产经验,省吃俭用,在披荆斩棘中让大陈岛这片荒芜的废墟重现生机。

大陈岛第一批垦荒队员张其元与孙女张婧怡

值得一提的是,年,张其元的孙女张婧怡和其它垦荒队员的后代,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过一封信,表示要牢记爷爷奶奶当年的奋斗精神,并且也收到了回信,习总书记在信中说“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而“大陈岛垦荒精神”正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财富。在诵读会现场,张其元和张婧怡祖孙两代通过讲述四封书信的故事,展现“大陈岛精神”薪火相传,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怀揣理想,奋发图强,做美好生活的拓荒者和耕耘者。

“扶智脱贫,教育先行”——

第一届“陈家军”写给“时代楷模”陈立群的感恩家书

(节选)

亲爱的陈校长:

您好!

借用高中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师节。我想对您说很多话,您千万不要觉得啰嗦。先说说我自己吧,初中的成绩不上不下。但也从来没想过来本县的高中读书,因为县城的人都知道,台江民中是十六个县里最差的,一般成绩太差走不出去才在这。曾读小学时,从乡下来的表哥在高中读了一年,第二年就带老婆回家结婚生孩子去了。这让我感到很害怕。中考结束,成绩摆在面前。没钱砸去外面的学校读书,对自己的高中,还没开始就已经很失望了。暑假时,阿姨跟我说,高中要来一个全国有名的校长,当时的我没多想。

第一次见到您,您背着一个很大的书包。我感觉您很特别,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至今我都无法准确说出来(偷偷跟您说,学校里没有与您这般帅气的人,特别是不穿西装的时候,您穿蓝色运动服,帅呆了)。

我在百度上搜到你的资料,嘴角不由往上笑,把这分享给朋友,仿佛说“看到没,这是我的校长,厉不厉害!”高一过得很快,我也在担忧。你会不会就走了,那以后可怎么办?要有统帅在,才会心安。最后你快陪伴了我们三年,我是第一届正宗的陈家军呢!

其实,我很想叫你“老大”,因为你让我很骄傲。您经常说,苗族的孩子是聪明的,我想说也是懂得感恩的。我要向您承诺,我在高考时至少也排在年级前三十。陈老大,要多笑笑。你真的超帅的呢!感谢您对西部教育的扶持,因为有你,我的高中生活精彩一半,剩下半份需要我自己努力!你不是台江民中支教校长,你是台江民中校长!你是我的傲气来源,我一定要成为你的骄傲。

祝您:

身体健康,每天开开心心,节日快乐!

Yeah!

您的届学生

陈家军

这封信的落款是“陈家军”,但它不是一个学生的名字,而是一群学生,他们都是贵州台江民族中学支教校长、“时代楷模”陈立群的学子。4年支教,陈立群帮助超过名贫困苗族孩子走出了大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陈家军”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更是一种笃定的精神力量。

“时代楷模”陈立群

年陈立群来到台江县时,全县没有通火车,全城没有一个红绿灯,是国家级贫困县。台江民族中学多名学生中,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有多人。一个多人口的寨子,直到年才考出第一个大学生。

那时,台江民中是远近闻名的“差校”,问题学生多,高考本科上线率仅10%。但在刚刚过去的年高考,台江民中名考生中,人达本科线,其中人上一本线,本科上线率达到79%。

这位“全国名校长”拒绝百万年薪、支教扶贫分文不取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这些学生写给他的书信很多却是首次完整曝光。

在陈立群的办公室里,这样的信整整齐齐收藏着一百多封,这是他和孩子们一个特别的沟通方式:同学们写好信件后,会塞进他的办公室门缝。

信件中,学生们对他的称谓五花八门,“校长爸爸”、“陈爸爸”、“男神”、“老大”;信的内容也各式各样,有倾诉心事和烦恼的,有分享生活中小确幸的,也有来提建议、气鼓鼓地“投诉”他的,还有调皮地在信里给他“颁敬业奖”的。这些信成为了他珍藏的“宝贝”。

陈立群校长与“陈家军”成员

今天在诵读会现场,陈校长也带来了三位台江民族中学“陈家军”的成员,他们都是今年参加高考,并且考到杭州上了大学:杭州医学院的李玲玲、浙江工业大学的欧慧慧、浙江工商大学的罗海涛。三位同学每人都对陈校长说了一句心里话,并以一首合唱《听我说谢谢你》表达最质朴的感谢。

“产业扶贫,浙商担当”——

娃哈哈西进三峡库区扶贫考察写给涪陵市政府的信

(节选)

涪陵市政府:

贵市十月六日发给我公司宗总经理的传真收到。

受三峡工程的影响,贵市在工程建成后将有二百多个工厂、五亿多固定资产被淹,需搬迁人口达十万余……考察团此行亲眼目睹了为支援三峡工程,贵市人民以大局为重,不惜作出巨大牺牲的崇高精神,印象极深,至为敬佩!一致认为:为支援贵市的经济发展,解决好移民就业,搞一些对双方都有利的建设项目理所应当,我们责无旁贷。按照在八月底和九月中旬商定的意见,原设想先利用贵市糖果厂、罐头厂、百花潞酒厂的现有设备、厂房,引入我公司的生产线、生产技术,“边获益,边迁建”,实行滚动开发。但经此次考察得知,所涉各厂的基础设施不甚理想,变电设备、锅炉、各种水汽管道,甚至厂房都需更换、大修或重建。这样,原方案的可行性就需请有关专家再作论证,原商定的意向性协议也需作较大的修改、调整,待确属可行,利兼双方的情况下方可付诸实施。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出于对贵我双方的负责,一切经济行为都需慎之又慎,此点恳请贵市理解!正因如此,就尚需要一段时间,以供专家们收集材料,选择方案,完成论证。再者,这段时间由于诸多外商频繁来我公司,宗总接待、洽谈任务繁重。鉴此二端,原定于本月二十至二十五日在京举行的签约仪式,就需推迟,同时向贵省移民办上呈申请报告,要求请有关领导人出席签约的工作,也请暂缓进行,请谅。至于具体签约日期,容贵我双方再作商定。

专此,

布复。

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日

上世纪90年代中叶,国家启动三峡移民计划,位于库区的涪陵糖果厂、罐头厂和酒厂陷入破产边缘,千余名工人面临下岗境遇。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响应国家号召,“西进”建立涪陵生产基地,承担部分移民的安置重任。

这封信是年娃哈哈考察组前往涪陵市考察之后写给当地市政府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支援帮扶“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并根据实地考察情况提出对原商定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意见。

杭州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吴建林

当时一同前去考察的现任杭州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吴建林在诵读会上回忆说,那时涪陵交通非常不便,他们一行从杭州坐飞机到重庆,从机场赶到朝天门码头,再坐2个小时快艇去涪陵,再找“棒棒”挑行李,爬无数级台阶,才终于到达涪陵公司所在地。当地气候潮湿阴冷,经常下雨,地上泥泞不堪,被褥总感觉湿漉漉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当中还有一个插曲:当时考察组22人回杭州后投票是否赞同在涪陵投资,结果21票反对,1票弃权,最后董事长宗庆后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投资涪陵,20多天就把一条生产线建起来。宗庆后也来到涪陵跟着大家一起干,每天晚上12点还要开会。

娃哈哈全面接手三家工厂后,三个月即实现扭亏转盈;工人的月工资从之前的元提升至元,第一个春节每人还领到了一笔元的年终奖。

多年来,通过产业的精准布局,娃哈哈涪陵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跻身重庆市十五强企业行列。

湖北、江西、云南、吉林...20多年间,娃哈哈产业扶贫的战线不断延伸,带动着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当地百姓的生活。

诵读会上,浙商常青树、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讲述了企业这些年来践行扶贫攻坚的工作。致富思源,先富带后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浙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投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用浙商责任和浙商温度,续写新的浙商传奇。

“跨越千里,对口帮扶”——

4次申请延期挂职的浙江援川干部写给爱人的愧疚家书…

叶萍爱人:

我这里天气一直在下雨,你们那里情况怎样,家里现在只有你和女儿繁繁照顾了,妈妈身体好吗?

今天给你写信,想与你商量我打算第四次延期挂职的事情,但说是商量,其实延期申请我已经写好。我知道,你能理解,正如我前三次申请延期一样。屏山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经济跟我们沿海地区差距很大。原来由于大山阻隔,老百姓观念落后,疏果控产就像要他们的命,二年来我花了大量心血,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营销,第一年增收1.5亿元,今年又增收了3.1亿元。我经常去的贫困户黄天金7亩茵红李卖了10万元,颜昌银12亩茵红李卖了15万元,今年2月屏山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我是真的高兴。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云贵川地区果农大幅度减收,只有我们屏山茵红李大幅度增收,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本来这个月我就可以回海盐了,但现在屏山茵红李的产业转型正处在关键期,制度建设还没完成,不把它做完,果农可能重新返贫。都临门一脚了,我觉得我得继续留下来,有始有终。

把现有事情做好,最好这一模式在西部地区示范推广,我就可以毫无遗憾地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全家又一起团圆了。现在妈身体一直不好,我常年在外,也顾不上,你和繁繁要操持家务还要照料两边的老人,他们生活上的烦恼有时候也得你开导,辛苦你了。你自己也要注意身体。祝一切安好!

金良

年10月20日

这是浙江海盐驻四川屏山的帮扶干部、农业专家王金良写给妻子的一封满是愧疚的家书。他从年10月起到对口支援的四川屏山县挂职,原计划是半年,但是半年又半年,57岁的王金良已经三次申请延期了。眼看着这个月挂职期限又到了,王金良打算第四次申请延期,就在写延期申请的同时,他给妻子叶萍写下了这封家书。

帮扶干部、农业专家王金良

在诵读会现场,王金良说,之所以要一次一次延期,是因为看到了当地的贫困程度,要让他们彻底脱贫,必须从根上解决。“我现在在做一个操作系统,同步实现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一经推广,每个县可以增收几个亿,这是可复制的,是授人以渔。”但是要促进当地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半年是远远不够的,“申请延期只能半年半年申请,还要延期多少次我说不出来,但是现在我肯定不能撤”。

在不断延期争取到的宝贵两年里,王金良凭一己之力,改良当地的农产品“茵红李”,两年年增收4.6亿元,贫困户全部脱贫,把屏山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业“向前推进了15年”。前几天在四川省年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王金良还获得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这是四川颁给外省的4名先进个人之一。王金良说,最让他感动的是老百姓观念的转变,从“产量最大化”到“控产提质增效”,实现一步致富。现在在当地有个顺口溜:“一亩增收一万块,脱贫致富来得快”。

据统计,20多年来,浙江对口地区涉及8省区、多个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1/8。浙江累计向对口地区筹集拨付资金多亿元,选派了多名干部人才。为助推对口支援地区社会稳定和谐、经济长足发展贡献了“浙江方案”,也带去了浙江温度。

今天,对口帮扶“八省九市”的援助干部代表也齐聚诵读会,接受全场致敬。他们包括:

浙江对口西藏那曲干部,临床医生,挂任西藏比如县卫计委副主任刘琳;

浙江对口新疆阿克苏干部,妇产科医生刘媚(刘琳的妻子。夫妻二人,丈夫援藏,妻子援疆,多年来互相支持、舍小家为大家);

浙江对口青海海西州干部,挂任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委常委、副县长沈卫东;

浙江对口四川宜宾市干部,海盐县农技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农业专家,挂任四川省屏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助理王金良;

浙江对口湖北恩施州干部,挂任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委常委、副县长,程志强;

浙江对口贵州黔东南州干部,挂任黔东南州由三穗县委常委、副县长郑国良;

浙江对口贵州黔西南州干部,挂任黔西南州贞丰县政府办副主任、扶贫办副主任方华锋;

浙江对口吉林长春市干部顾振毅;

浙江对口重庆来浙干部,涪陵区清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言浩。

更多消息,识别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imr.com/zzyfl/1024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