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小儿外科、麻醉科和手术室多科协作,成功治疗一例8岁儿童(体重22kg)罕见的肝内副神经节瘤。

患儿在9月8日的最初症状为呕吐,9日出现反复发作的惊厥,当时测量血压高达/mmHg。医院建议到太原就诊,随即患儿转诊至一院急诊,经小儿外科会诊,考虑为“嗜铬细胞瘤”,以“继发性高血压”收入院,入院时血压仍是/mmHg。入院后,小儿外科医疗团队召开两次病例讨论会。决定在积极降压的同时进行相关检查,在进行了PET/CT、B超、CT等多种检查后,病因渐渐浮出水面。结合患儿的父亲刚进行完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不久,最后的诊断结论为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右肝后叶内占位(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术前如果准备不当,死亡率可高达50%左右。进入术前准备阶段后,每日的血压需要测量并描绘动态变化曲线;口服药需要计算并逐渐增加剂量;用药的策略也是需要考量的一部分,既需要血压平稳的下降,又要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还需要进行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术前扩容。经过两周的术前准备,患儿接受了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以那江副主任医师为核心的麻醉团队深知此患儿病情复杂,制定了严密的麻醉方案,进行了完善的预案准备,并配备了仪器设备和药品;手术室也准备了相应的手术器械。

9月26日上午,患儿进入手术室。在放置了中心静脉管和动脉血压监测后,手术开始。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肿物被完整的切除,最终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肝脏副神经节瘤。经过14天的悉心护理,患儿将不日出院。

据小儿外科李崇理主任医师介绍,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副神经节瘤和嗜铬细胞瘤是属于一类疾病,是儿茶酚胺症的一部分,属于嗜铬细胞在肾上腺外的占位性疾病。儿童发病十分罕见,尤其少见的是有明确的家族史,该疾病以顽固的高血压为首要表现。

此次成功治疗,围手术期管理非常重要,对术前准备、术中手术操作和术中的麻醉技术要求极高。年龄越小的患儿,对于血压变化的冲击耐受度越差,风险越高。这次诊疗过程考验了小儿外科、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来源:小儿外科

责编:杨丽红

校对:陶莉娟

编辑:田浩张文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imr.com/zzyfl/101669.html
------分隔线----------------------------